top of page
李怡俐老師.jpg

李怡俐助理教授是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博士,2016年8月獲美國傅爾布萊特(Fulbright Scholarship)一年赴美進修獎助金。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間,至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以及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人權中心與東亞法中心訪問研究。除持續地關注於國際人權(道)法、比較憲法與轉型正義關聯之研究外,近期也開始關注國際人權法如何規範與回應網路大規模監視與人工智慧等研究。

林昀嫺副教授的研究領域為民法親屬繼承及生醫法,聚焦於新興科技對於社會、倫理及法律的衝擊,可望做為探索人工智慧對法社會影響之參考。研究成果刊登於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East Asia Law Review, Asian-Pacific Law and Policy Journal, Asian Bioethics Review等核心期刊。2014-16年執行「建置人工生殖專題法律與社會跨國資訊平台」之科技部計畫,為與資工領域合作之始。林副教授長期關注性別正義與兒少議題,除了協助政府部門研擬法案,也受邀擔任律師研習所及法官學院講座,2016年成為台灣家事法學會創會理事。

林昀嫻老師.jpg
part_58679_1757182_03922.jpg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通識教育中心合聘,目前亦為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並清華大學諮商中心主任。曾以其在凝聚態理論物理方面的研究,獲得國家理論中心年輕理論學者獎 (2007)、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08)、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2008)、香港大學崔琦講座基金(2008)等。近年興趣轉向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與可解釋性AI的發展,已經在天文觀測與果蠅腦神經辨識方面建立AI技術團隊,已有初步成果,且正撰寫相關論文。2018年起擔任國家理論中心「跨領域可解釋性AI研究小組」的召集人與科技部人文司「當AI進入人文社會:跨領域社群和AI研習營規劃案」共同召集人。

蘇豐文教授在人工智慧與法律相關文件之處理已有多年經驗。二十五年前,蘇教授就曾指導博士生研究過法律判決書文句之自然語言處理,之後科專計畫也研究過專利文件中侵權比對之自動分析問題,也曾研究過利用賽局理論透過信任第三者之多代理人協商機制。其近年主持科技部深度學習研究計畫與電腦故事產生器之設計,以及最近指導學生論文更利用深度學習產生笑話等經驗,上述經驗是從事本計畫之研究基礎。

蘇豐文老師.jpg
蔡昌憲老師.jpg

蔡昌憲教授具我國與美國紐約州之律師資格,亦有民商事法、企業金融法相關的實務經驗。歷年來對於民商事契約法、企業組織法、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已發表質量兼具的學術論文。由於人工智慧與區塊鍊技術在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已獲廣泛運用,蔡教授近年就金融科技之管制發展與法律政策亦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就金融科技管制法規議題,受邀在台灣、中國大陸、日本、美國、澳洲等地大學進行演講。現正執行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論金融科技革命與金融管制:以網路融資為例」。

許素朱教授為通識教育中心、藝術與設計系、資訊系統欲應用研究所合聘教授,多年來從事科技藝術跨域研究與創作,也扮演著台灣科技藝術結合的重要橋樑,在2000年創立臺灣第一個跨域研究所「科技藝術研究所」,在2013年創立「台灣科技藝術學會」。於2005年開始結合「物聯網(IoT)」與「大數據(Big Data)」應用於人文藝術,於2009也研究運用無線感測技術在群體創作(mass creativity)、群體學習(mass learning)概念,於2018年在清華大學策展「2018印象清華-物聯網科技藝術」,結合校園數據與公共藝術,讓清華園裡的數據變形構料雕塑 (Data Sculpture),在校園可以被觀視、賞析、討論與記憶,甚至成為藝術作品的一部份。在本計畫中,將會把過去科技藝術跨域經驗與大數據應用經驗,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與概念做藝術圖文研究以及與人工智慧競合創作研究。

許素朱老師.jpg
李哲榮.jpg

李哲榮教授的研究領域為科學計算、數值方法、高效能計算、和雲端計算。李教授的團隊參與許多巨量資料技術相關的計畫,目前也執行科技部「深度學習應用於機器人視覺之最佳化」和「以人工智慧服務為主的分散式異質霧計算平台之研究」的計畫。主要是研發深度學習計算與推論的優化和效能調教,其中特別是結合GPU的計算加速資料處理的性能,發表多篇AI論文到頂尖會議,例如ECCV和ACCV。李教授並榮獲Nvidia連續六年(2012-2017)頒贈GPU Center Of Excellence (GPU卓越中心)。

陳仲嶙教授現為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專長於憲法、生醫法與環境法,尤其從憲法權利與司法審查的視角,關注科技或新興領域的議題,向來是他努力的場域。例如在生醫研究管制、生物資料庫的倫理與法律治理、環境影響評估法制等主題,已有相當多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內外傑出期刊上。從所關注的憲法權利來看,言論自由與隱私權,都是他長期投入研究的標的。凡此均為探討人工智慧衍生之人權議題,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part_16805_4488602_13933.jpg
陳素燕老師.jpg

陳素燕教授為學習科學與科技所所長,曾經參與中研院社會所社會變遷調查團隊,發表兩篇SSCI相關論文。目前擔任科技部「數位人文專題計畫」之總計畫「數位時代中生活圖像的探索、再現與建構」及子計畫一主持人(三年期五個子計畫)﹔兩年內並發表網路世代年輕人之連結學習、資訊實踐等兩篇SSCI論文,第三篇有關Facebook學習社群的資料分析正在二審中。

林世昌教授是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師資培育中心合聘教授以及英國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合聘教授,並兼任學習評鑑中心主任、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主任,同時也是全球勞動組織會士、德國勞動研究院會士。林教授的研究專長為計量經濟、教育經濟和校務研究政策評估,目前也擔任國際期刊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的 consulting edi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和 Journal of Middle East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associate editor、以及國內期刊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的associate editor。目前正進行校務研究結合行為經濟、實驗經濟以及AI的相關研究。

林世昌老師.jpg
陳思廷老師.jpg

陳思廷教授是哲學領域的專家,專長為起因性與解釋的哲學分析、經濟學理論的客觀性與實在性研究、社會機制概念之理論預設研究。目前擔任清大實作哲學中心召集人,推廣「以實作為據」(practice-based)的哲學進路,對各種學科知識進行方法論、本體論、倫理學與規範性的後設分析。自2018年起參與清大腦科學研究中心深耕計畫,並擔任共同主持人。近年也開始接觸AI議題,並擔任科技部人文司「當AI進入人文社會:跨領域社群和AI研習營規劃案」共同召集人。

趙之振副教授為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博士,目前為國立清華大學哲學所副教授,並與通識教育中心合聘,專長為知識論與美國哲學,近年關注與懷疑主義相關的議題。2017年開始參與科技部「華文哲學百科」長期建置計畫,除撰寫「懷疑主義」詞條之外,也負責協調形上學(含語言哲學與心靈哲學)領域之詞條的審訂。

趙之振老師.jpg
bottom of page